哈尔滨市根治废品收购站那叫个快啊
哈尔滨日报讯这是“哈尔滨速度”。
这是一场盼望已久的疾风骤雨,也是解决老问题的新方法。
倒计时开始,无照废品收购站取缔、有照的迁出二环。个位数的清理整顿天数,毫无回旋余地的“死令”。
一声令下,哈尔滨市各区、街道、社区以及居民纷纷行动起来,隐藏在居民庭院里的一个个废品收购站被“纠”出来。据统计,截至目前,仅道里区就查出废品收购站148家,其中无照的132家;道外区也查出废品收购站215家。其他各区的情况大体相似。这些集众多疑难杂症及历史遗留问题于一身的城市“顽疾”,将通过这种疾风骤雨式的清理方式得到根治。目前,一批严重影响卫生环境和居民生活的废品收购站已被依法取缔。
惊讶、惊喜、拍手称快。被废品收购站的卫生、噪声等问题搅得不得安生的市民瞬间经历了这样的情绪认知。
市民期待,骤雨过后,天现彩虹。
平静的、茫然的和担心的、喜悦的
这是废品收购站的经营者与周边居民最直接的反应
本地人和外地人
尽管对未来的计划各异,对城市的情感有别,态度却极为一致:“你们的工作,我们支持。”
7月9日11时,道里区执法人员到河江街42号废品收购站时,冉春香正坐在门前吃黄瓜。“抓紧时间,5天之内把你家这些废品全清走。”冉春香用小沈阳的经典台词朗声回答:“欧了。”又咬了口黄瓜,大嗓门地对执法人员说:“这是咱们哈尔滨的事,咱们肯定全力支持。”
全市清理整顿废品收购站有多大决心,冉春香通过报纸的报道已有所认识。“报纸都登了,这事儿谁也挡不了。”冉春香早和家人商量过了,把这个收购站关了。联系好的车9日下午就把剩下的废品拉走。
7月7日,富锦街152号废品收购站。范圣群接过盖有道外区5个管理部门大红印章的“关于清理整顿废品收购站的通知”时,只是平静地说了句:“东西早拉走了,我正要把这个收购站关了。”明显区别于其他废品收购站的业主,范圣群衣着整洁,脸上化着淡妆,她曾像注重自己外表一样注意废品收购站的卫生。但她发现,这个基本上很难。在收购和卖出废品时,不可能做到不占用和污染人行道。她自己也意识到,设在主干街路的废品回收站确实影响城市形象。当前些天,她第一次在报纸上看到要清理废品收购站时,就敏锐地觉察到,这次政府动真格的了。她告诉儿子快去找工作。就在这几天,儿子找到了新工作,她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地让废品收购站关门大吉了。
冉春香与范圣群的共同之处是,她们都是哈尔滨人。在哈尔滨的废品回收这个行业里,哈尔滨人并不占多数。但面对全市大力度的整顿行动,外地人和本地人的表现却极为一致。
7月8日,香坊区行政执法局工作人员到达农电街11号废品收购站时,来自山东的郭灿柱正在往车上装废品。“早就不收了,正往外运呢。”
阳明街58号废品收购站不但有公安部门颁发的特业执照,还有工商部门的营业执照。但来自河南永城的徐力士却对执法人员明确表示:“放心好了,我们马上就搬。”“你们的工作,我们支持。”
与哈尔滨人不同,外地的收购站业主大多不看报纸,没有准备的居多。7日,在道外区长春街13号开废品收购站的安徽涡阳人张丽接到道外区行政执法局的通知时说:“太突然了,不知道以后怎么办,先把收购站关了再想办法吧。”徐力士告诉记者:“哈尔滨人很好,我们在哈尔滨干的这些年挺愉快的,所以政府让迁走我们肯定支持。之后怎么办还没想,先看看在二环外能不能找到地方,找不到就回老家。”
明战和暗战
是邻居就有感情,承受着楼下收购站带来的多种烦恼,却不好当面指责。市长公开热线接到这类投诉日均5条左右。
因为楼下的废品收购站扰民,安化街居民张燕这几年没少跟他们斗争。尤其是去年,张燕在家休产假,楼下的废品收购站不时传来叮叮咣咣的声音。孩子好不容易哄睡了,不一会儿又被吵醒了。她到社区和街道办事处找了好几回,街道办事处都因这个收购站有营业执照而无计可施。她相继给市长热线和环保举报热线打过电话,都没什么结果。
反映到市长热线的废品收购站的各种问题很多。据统计,从6月1日至7月8日这些天里,就有190条投诉是针对废品收购站的。“扰民、无照、私建、防火等等问题很多,市民对废品收购站意见很大。”市长公开电话的工作人员这样总结。
这次清理的废品收购站大多在居民庭院内。居民和废品收购站主之间,还有一层邻里关系。人和人之间总要讲感情,这让很多居民不能当面指责收购站。“你看造的,多恶心,但人家干这又脏又累的活儿也不容易。”建国北六道街的一位居民说。她家在二楼,正对着楼下的废品收购站,但她对收购站的态度很纠结。“这次清完了,他们还能不能再回来啊?”根据以往的经验,她有点担心整治后的回潮。
如果不是废品收购站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太大,居民便不会有这么多不好公开表达的怨言。在香坊区六珠胡同里的兴达废品站旁,一位老人把记者拉到拐弯处说:“收购回来的冰箱什么的都得拆了,每天就占用这条路猛劲儿砸,每天都得砸到晚上七八点钟,把路面都砸坏了。你看现在这条路是新修的吧,要是不让它搬走,不出俩月,还得砸坏。而且还天天堵车,大货车每天来装运这些废品,这条胡同被大货车一占,别的车就进不来出不去的,有时候一堵就一两个小时。更别说卫生问题了,收上来的泡沫、药、木头、破沙发就在周围堆着,脏得都没法看。可是人家又有执照,我们以前以为没办法了,这回可好了……”说话间,收购站的人走过来,老人马上闭嘴走开了。
这是一场盼望已久的疾风骤雨,也是解决老问题的新方法。
倒计时开始,无照废品收购站取缔、有照的迁出二环。个位数的清理整顿天数,毫无回旋余地的“死令”。
一声令下,哈尔滨市各区、街道、社区以及居民纷纷行动起来,隐藏在居民庭院里的一个个废品收购站被“纠”出来。据统计,截至目前,仅道里区就查出废品收购站148家,其中无照的132家;道外区也查出废品收购站215家。其他各区的情况大体相似。这些集众多疑难杂症及历史遗留问题于一身的城市“顽疾”,将通过这种疾风骤雨式的清理方式得到根治。目前,一批严重影响卫生环境和居民生活的废品收购站已被依法取缔。
惊讶、惊喜、拍手称快。被废品收购站的卫生、噪声等问题搅得不得安生的市民瞬间经历了这样的情绪认知。
市民期待,骤雨过后,天现彩虹。
平静的、茫然的和担心的、喜悦的
这是废品收购站的经营者与周边居民最直接的反应
本地人和外地人
尽管对未来的计划各异,对城市的情感有别,态度却极为一致:“你们的工作,我们支持。”
7月9日11时,道里区执法人员到河江街42号废品收购站时,冉春香正坐在门前吃黄瓜。“抓紧时间,5天之内把你家这些废品全清走。”冉春香用小沈阳的经典台词朗声回答:“欧了。”又咬了口黄瓜,大嗓门地对执法人员说:“这是咱们哈尔滨的事,咱们肯定全力支持。”
全市清理整顿废品收购站有多大决心,冉春香通过报纸的报道已有所认识。“报纸都登了,这事儿谁也挡不了。”冉春香早和家人商量过了,把这个收购站关了。联系好的车9日下午就把剩下的废品拉走。
7月7日,富锦街152号废品收购站。范圣群接过盖有道外区5个管理部门大红印章的“关于清理整顿废品收购站的通知”时,只是平静地说了句:“东西早拉走了,我正要把这个收购站关了。”明显区别于其他废品收购站的业主,范圣群衣着整洁,脸上化着淡妆,她曾像注重自己外表一样注意废品收购站的卫生。但她发现,这个基本上很难。在收购和卖出废品时,不可能做到不占用和污染人行道。她自己也意识到,设在主干街路的废品回收站确实影响城市形象。当前些天,她第一次在报纸上看到要清理废品收购站时,就敏锐地觉察到,这次政府动真格的了。她告诉儿子快去找工作。就在这几天,儿子找到了新工作,她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地让废品收购站关门大吉了。
冉春香与范圣群的共同之处是,她们都是哈尔滨人。在哈尔滨的废品回收这个行业里,哈尔滨人并不占多数。但面对全市大力度的整顿行动,外地人和本地人的表现却极为一致。
7月8日,香坊区行政执法局工作人员到达农电街11号废品收购站时,来自山东的郭灿柱正在往车上装废品。“早就不收了,正往外运呢。”
阳明街58号废品收购站不但有公安部门颁发的特业执照,还有工商部门的营业执照。但来自河南永城的徐力士却对执法人员明确表示:“放心好了,我们马上就搬。”“你们的工作,我们支持。”
与哈尔滨人不同,外地的收购站业主大多不看报纸,没有准备的居多。7日,在道外区长春街13号开废品收购站的安徽涡阳人张丽接到道外区行政执法局的通知时说:“太突然了,不知道以后怎么办,先把收购站关了再想办法吧。”徐力士告诉记者:“哈尔滨人很好,我们在哈尔滨干的这些年挺愉快的,所以政府让迁走我们肯定支持。之后怎么办还没想,先看看在二环外能不能找到地方,找不到就回老家。”
明战和暗战
是邻居就有感情,承受着楼下收购站带来的多种烦恼,却不好当面指责。市长公开热线接到这类投诉日均5条左右。
因为楼下的废品收购站扰民,安化街居民张燕这几年没少跟他们斗争。尤其是去年,张燕在家休产假,楼下的废品收购站不时传来叮叮咣咣的声音。孩子好不容易哄睡了,不一会儿又被吵醒了。她到社区和街道办事处找了好几回,街道办事处都因这个收购站有营业执照而无计可施。她相继给市长热线和环保举报热线打过电话,都没什么结果。
反映到市长热线的废品收购站的各种问题很多。据统计,从6月1日至7月8日这些天里,就有190条投诉是针对废品收购站的。“扰民、无照、私建、防火等等问题很多,市民对废品收购站意见很大。”市长公开电话的工作人员这样总结。
这次清理的废品收购站大多在居民庭院内。居民和废品收购站主之间,还有一层邻里关系。人和人之间总要讲感情,这让很多居民不能当面指责收购站。“你看造的,多恶心,但人家干这又脏又累的活儿也不容易。”建国北六道街的一位居民说。她家在二楼,正对着楼下的废品收购站,但她对收购站的态度很纠结。“这次清完了,他们还能不能再回来啊?”根据以往的经验,她有点担心整治后的回潮。
如果不是废品收购站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太大,居民便不会有这么多不好公开表达的怨言。在香坊区六珠胡同里的兴达废品站旁,一位老人把记者拉到拐弯处说:“收购回来的冰箱什么的都得拆了,每天就占用这条路猛劲儿砸,每天都得砸到晚上七八点钟,把路面都砸坏了。你看现在这条路是新修的吧,要是不让它搬走,不出俩月,还得砸坏。而且还天天堵车,大货车每天来装运这些废品,这条胡同被大货车一占,别的车就进不来出不去的,有时候一堵就一两个小时。更别说卫生问题了,收上来的泡沫、药、木头、破沙发就在周围堆着,脏得都没法看。可是人家又有执照,我们以前以为没办法了,这回可好了……”说话间,收购站的人走过来,老人马上闭嘴走开了。